2018/09/14

製造音樂

這篇文章 : 打開音樂產業的黑箱  , 有點誤導了 製造音樂 這本書. 

這書談很多音樂產業的事,   

作者是 David Byrne, Brian Eno 也曾幫他作音效處理. 
是業界代表人物.

這書他談很多音樂人的大小事, 逆向創作,環境對創作方向的影響和考量,  樂團共同創作的方法經驗分享,  音樂環境的塑造, 經營與財務, 版權管理, 智財管理,科技的影響, 音樂教育.

很豐富的一本書, 音樂人應該讀吧,  但其實滿多我都曾分享在社群過,  台北的音樂環境是學滿多英美的作法,  音樂的環境比較像一個如珊瑚礁般的創業與創新生態系,  台灣都有在模仿,很多音樂人兢兢業業在這路上吧.

音樂已完全被科技重塑, 我最近也常懷疑這樣科技的解構音樂, 變成非常個人化, 消費性電子化, 是不是對的?  

音樂的那種共同體驗的情感消失,  這會不會是個錯誤?

我還看到現在AI 音樂的開源專案有很多個, 正如火如荼的發展AI 製作音樂. 和讀了很多 區塊鏈, 運算處理 (CPU,GPU, FPGA ASIC (TPU NPU) 晶元)的進展, 

我心裡是矛盾的,  心裡滿反感抗拒,但又眼睜睜看到運算, 演算能力將全面影響這個行業.
  
我看了很多成本結構,  書裡也有寫, 這已不是一個大賺錢的行業, 行業裡藝人領一大筆預支款的美好日子也不再. 音樂人,苦哈哈, 價值是在精神層面, 對自我人生的體驗,  真善美, 無價.

還是很多人在搞音樂,  音樂也不應是菁英或富豪的專利, 音樂要大眾化普及化, 美化人生, 是一種教化,提升的積極力量,那種充實感真的不是實用主義能取代. 

我還算理解這行業的情況,  台灣的音樂業內有些部分我也不是很喜歡, 這本書雖不是談台灣的情況,  但有些部分是相通的.  是作者的音樂人生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