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9

傳統與現代

傳統或現代?  

這是一個老問題, 在人面臨抉擇的時刻,往往都會有同樣的路線之爭,  從小我到大我皆然.

前天與David 小聊一下, 收穫滿多, 有些人是真的音樂家, 並不是他有什麼學歷或職位,而是他的演奏能力,人格特質和生活方式. 
滿聰明,滿前衛, 內省的樂手, 理解自己的資質與對音樂的喜好再加上勤奮不懈的練習, 藍調對他而言是很快就覺得無聊的音樂,我滿訝異他的坦白, 但一針見血藍調音樂的缺點

音樂的創新前衛特質,台灣或大陸,社會文化就是缺這個.

老的東西,新的東西,我都有聽,
但往往不知不覺就會慢慢傳統起來, 
因為老的作品成熟,有味道,  比較具體, 講給別人聽,別人知道,聽得懂,覺得是個大咖, 

但是不知不覺就鈍化了, 都膩在老作品裡, 
缺創新.
這是要警覺之處. 

在社群我評過金曲樂團茄子蛋的即興內容太簡單,
我現在回頭想想,其實沒講錯. 
台灣流行音樂或樂團,也許給大陸市場聽聽還可以, 
但要與歐美音樂對接,
差異很遠.

這主題很大很廣,但最明顯的就是在教育的課程設計和社會文化"並不是一個創新,發明, 實驗,實作為導向的設計",
求一致性,標準化, 排名比較, 重理工輕人文, 工廠思維太重.

這樣的社會文化, 做出來的音樂, 概念就會很老舊, 結構很死,  solo的思想,內涵,造句,修辭都很窠臼, 歌詞也往傳統的翻舊帳去回憶. 對調性也不敢突破或解構

思維又有點保守, 不敢大膽想, 加上音樂知識不夠
溝通協作又難有共識, 
難有協同探索創新創作的玩味, 
就算少數音樂人有心, 但社會沒有創新嘗試的文化, 
專輯也賣不好. 
最後只會隨便做做骨灰級音樂, 
聽太少,懂太少, 缺實踐, 太多大老,前輩
早已喪失音樂創新的精神.

前衛,開創性強的創作也是有瓶頸,
不確定是否夠成熟,夠好?
是否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值不值得花時間在這階段分析或創作?
音樂家就是要有這種獨立思考的sense

就像醫生手術採用新的技法,  
是否技術發展不夠成熟? 
以後會如何?  

這都考驗我們對時間,光陰的態度.

這無對錯,  舊的風格, 玩的好,也很不錯, 
但探索音樂新形式和新語言, 真正的音樂創作是在搞這個. 
台灣社會滿需要這種創新的性格

音樂不是靠倚老賣老, 沒用的.
音樂有很音樂本質的部分,也有哲學性,社會性的層面,也有科技,也有文化環境的影響 

我聽了滿多他推薦的樂團, 非常獨特的品味,是音樂家的耳朵 
我們在一個新舊交替的世代

快月底了,我已在構思月底的樂刊內容, 
本月聽的比較雜, 會整理一下出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